查看原文
其他

浅谈移动开发者打造口碑型产品的打法思路(一)

风海铜锣 风海铜锣
2024-10-07

⬆️欢迎戳蓝字关注⬆️

移动开发领域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领域,在这个领域里不同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和成功学,甚至不同打法之间可能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。

例如,做海量产品矩阵的,做马甲包的,和做口碑的,完全是不同的打法思路,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不能说没有,但真的很少。

对于真正追求长期主义,想通过持续打磨产品来打造自己的口碑型产品的创业者,那么就要摒弃海量矩阵、马甲包等思路,用打造口碑产品的思路来立项和研发产品。而且要对自己有信心,相信自己的这条路线是正确的,参见《未来保证产品合规并积极打磨更新才是王道》。

一、立项思路。

对于想打造自己产品口碑的开发者,第一个问题是找对项目。建议看我关于选品的文章《谈谈我的一个产品选型的评估思路》,并大致评估下自己要做的产品属于哪一类。

长期运营的口碑型产品,我们分前中后期来进行评估,起码应该满足下面的几个方面:

  1. 前期好成型,可以不图回报,但是成型周期不能太长。

  2. 中期具备变现能力,开发周期中等。

  3. 后期收益上限高,用户群稳定且“高级”,即用户具备持续高额付费的潜力。


可以拿很多产品去套这层分析思路。我这里举几个例子来看看符不符合以上要求。

例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小转盘这类工具,这类工具前期好成型,中期具备一定变现能力,但是后期上限(目前看)实在不高,那么它作为一个口碑型产品来打造,收益上限会很低,因此如果是初立项,是不太建议的。

再举之前文章提到的TODO类工具,这类产品和小转盘又不一样,这一类产品前期好成型,但是中期开发周期过长,而如果能熬到后期,那么是可以获得一批“持续付费用户”的,但是这个周期过于漫长,风险过于高昂,因此如果用这类产品进行立项,虽然比小转盘好(毕竟上限高一些),但终归风险也巨大,因此建议值不会很高。

从这里可以看出,立项实在非常重要。

二、品牌词思路。

对于想持续打磨好的产品,一开始定好专属名字非常重要。但这也很容易成为开发者纠结的点。

原因在于前期收益上。定专属名字前期收益可以说无限接近于 0,而且还有负收益,即产品名被多占据了起码两个前期无效的字,而开发者可能更想用热词来替换这几个字。

举一个例子,例如有个开发者做了款产品叫“房贷计算器”,获得了不错的流量,但是后来竞争对手也做上来了,直接把“房贷计算器”的关键词抢走了份额。再极端一点,假设该开发者的用户觉得它的产品做的比较好,算是比较认它的,但因为它的名字就叫“房贷计算器”,而卸载后再搜索,前排早就不是它了,而用户也懒得往下翻,“随便下一个得了”的心态占据了上风,因此产品逐渐就失去这批摇摆阵容的用户,他们甚至没机会被培养为死忠粉。

好的产品必须做好自己的专属品牌词,哪怕一个拗口的专属词,都好过没有专属词。当然,这世上确实有很多很天才的既专属又不拗口的品牌词,例如“今日头条”。但是我建议开发者对自己不要太苛刻,定一个听起来顺口的就行了。

不管你怎么定,都不会比我公众号的“风海铜锣”更差了,哈哈。但是即使我的公众号名字这么拗口,依然慢慢会有人搜到我。

而如果我的名字叫什么“开发者笔记”,那可就难讲了。这就是对于长期耕耘者,专属名必要性的体现。长期来讲,专属名的获益buff肯定是累加的。

三、保证调性一致。

品牌型产品的打磨,尤其是小众品牌,要始终保证优质内容的一致性。

所谓内容一致性,就是一个品牌的“调性”。品牌调性是个很玄乎的东西,只有立项者对产品本身有独特的理解,并落实到执行中,才能体现。用通俗点的话来说,就是“有自己的逼格”。这种“逼格”本身就是筛选用户的重要手段。
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口碑非常好的游戏,给了更多预算换了负责人后做了续作,反而口碑扑街。很多核心玩家会吐槽“没那味儿”了,这个“味儿”很玄乎却很是真实的存在。

举一些现实点的例子,word puzzle 很多人玩过,现在 word puzzle 有各种各样的优质产品,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,现在有两类 word puzzle 的主题很受欢迎。

第一类,糖果拟物化主题。

第二类,纸面拟物化主题。

糖果拟物化主题的特色是,让单词游戏玩起来像在拼接一盘可口的饼干和糖果一样。例如字母本身可以是饼干形状(你一定吃过这类饼干),输入区域可以拟物为一个盘子,而填空区域可以是一块蛋糕。

纸面拟物化主题,就更值得玩味了。它其实模拟的是过去欧洲老爷爷老太太,无聊打发时间的时候玩数独,他们玩数独不是买一本数独的书来玩,而是他们每家每户都有订阅报纸,而报纸每一期末尾都有数独游戏(就好像我们过去看报纸末尾也有成语接龙一样)。所以他们每次看报纸会拿着笔,看完报纸就顺手做数独打发时间。因此这个纸面拟物的风格,和 word puzzle 或者 sudoku 有非常完美的契合性。

这一类所谓产品“调性”,必须保持内在风格的高度一致,无论是视觉审美上,操作交互上还是功能设计上。这种风格一旦被某个因素破坏了,就很容易让用户“出戏”,导致“逼格破防”;反之,一旦逼格得以设立,到了后期可以筛选出一批高端用户,是乐于持续为这种“感觉”买单的,而“感觉”这种东西越玄乎,开发者的议价权也就越高。参见《从木屋烧烤到移动开发者对 App 内道具的定价权问题》。

未完待续。

附:

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风海铜锣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